财政部今年建立的新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由 10 项具体指标构成。其指标内容和计算公式简介如下:
- 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计算公式:产品销售净收入: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
- 总资产报酬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计算公式: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期末资产总额)÷2
- 资本收益率: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计算公式:净利润 = 利润总额一应交所得税
- 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完整性和保全性。计算公式:资本保值增值率= 100 % ,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 100% ,为资本增值。
- 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计算公式:
- 流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计算公式:速动比率: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速动资产= 流动资产-存货
- 应收帐款周转率:也称收帐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帐款周转快慢。计算公式:赊销净额= 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由于企业赊销资料作为商业机密不对外公布,所以 ,计算应收帐款周转率一般用赊销和现销总额,即销售净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期初应收帐款余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2
- 存货周转率: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的效率的一种尺度。计算公式:平均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2
- 社会贡献率: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计算公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即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其他税收、净利润等。
- 社会积累率: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计算公式: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其他税收等。 (财政部工业交通司供稿)